2007年2月23日星期五

观影感: The number 23

今天2月23日, 是The number 23 (好像被翻译成灵异23)这部电影在北美首映的日子.这里电视天天放着宣传剪辑trailer,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,平时看电影一般属于后知后觉型的我, 终于有机会去看首映片了.

记得去年刚来时正赶上达芬奇密码和迈阿密风云上映,可能是达芬奇密码的档期太长了,整个影院寥寥数人. 今天就不同了,观影厅座无虚席.以前学英语时总认为一次能看懂没有字幕的电影已经是至高境界.弄得我刚来时勉强看懂了达芬奇密码还兴奋了好几天.现在就没有这种新鲜感了:在这里没有字幕才正常,有字幕就奇怪了.

The number 23 属于心理悬疑片(Psychological Thriller). 我平素是绝对不敢看恐怖片(Horror),一方面确实是害怕,另一方面听说看恐怖片容易刺激食欲,这点比怕得睡不着更恐怖.但是心理悬疑片却是在我所喜欢的一列.不过真正能让我形成深刻印象的没有几部.沉默的羔羊一不错,二就有点太过了.韩国有几部影片还行,特别是与情感相连的关于同性恋,伦理道德之类的到是很有几部好片子.其实期待The number 23 很久了,果然没让我失望.特别是最后引用圣经23:32中的一句来概括整部影片的精髓: Your sin will be found by your own (原句记得不是很清楚了,不过大致意思就是: 你自己将会发现自己的罪恶). 可惜这部影片还是有很多心理悬疑片的通病: 创意不错, 剧情发展则略显牵强巧合.但是想想是心理片也就释然了,至少中途那种神秘的气氛营造的还行, 拍摄的很多画面也相当唯美.看过之后能引起某些心灵反思,其目的也就达到了.再不然,至少看完之后近几天之内一看到数字就下意识的去加减一番,也算是有其效果.要说主旨,还是那句话: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.特别是优秀的影片,就更不能轻易的总结出某一个或者几个主题了.就我个人而言,这部影片给我的启示有二: 其一,正是应了中国那句古老的畿语:因果循环,善恶终有报. 其二,这也是北美很多影片所试图传达的积极思想:It's never too late to be a good person.(任何时候改过自新都不晚).这也只是我个人的想法,我相信不同的人对同一影片的看法都是不尽相同的.

不管如何,我觉得这部影片还是值得一看.如果今后引进国内,可以去试试哦.

2007年2月21日星期三

认知和超认知

谨以此文献给80年后在黑暗中迷茫困惑的人们.
-- 陈仙

记得去年第一次接触英文学术性的文章,第一个引起我注意的词就是cognition (认知). 然后又遇到了另一个词,metacognition(超认知).我之所以对这两个词好奇,是因为它们很容易意会,却很难言传.在这一周reading week (阅读周,没有课,专供学生为毕业论文阅读准备,一般是二月的第三周), 突然之间灵光一现,有一种修道得道的感觉,联系自己思维的发展, 对这两个词的了解突然更深了一步.

正常的人生理上的成长都几乎相似,但心理的成长却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影响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能力.当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这种认知能力再加以认识时,就是所谓的超认知. 举个例子来说, 如果我不和这些大一的学妹们住在一起,可能我很难形成自己对寝室那种微妙关系的超认知. 她们看上去很成熟,但是她们的心理,就和四年前的我一样: 新奇,好胜,幼稚.虽然我也不能说自己现在心理有多么多么成熟,但是毕竟是过来人嘛,看事情会更深入一层,希望没有倚老卖老之嫌.当初我刚刚进大学,从来没有过集体生活的经历,对于寝室生活所有的认识仅仅来源于父母长辈当初的经验.但是当我真正走入这种生活时,突然发现他们所说的和我所面临的相差甚远. 我也曾迷茫无奈过,后来我才认识到,事易时移,当初他们的社会已经变化了,不能再用以前的观念来对待新的事物.现在的一代,也就是传说中的80年后,大部分都是像我一样的独生子女,在家里恃宠而骄,受不得一点点委屈,自私自大,什么都以自我为中心,做事情看问题很难看清大局. 如果一个人到也罢了,可当一群这样的人聚在一起,事情就变得很复杂.加拿大现在也是一样的状况. 据调查,现在加拿大独生子女家庭增多,父母并非像当初一样子女年满18岁之后便不再理会其生活.并且,随着经济发展, 物质条件越来越优越, 即使家里子女众多,个个也都是掌上明珠.父母疼爱子女乃是人之常情,可以理解.可是在这种关系下成长的孩子一旦从自己的小天地来到真正的社会,却会遇到很多问题.怎样妥善的处理人际关系?如何培养独立生活能力?当发现社会并非课本上那么完美时应该怎么办? 怎么处理成了关键.处理得好,对你一辈子的发展都有深刻的积极影响,反之亦然. 虽然现在有很多针对这些问题的书籍,譬如“谁动了我的奶酪之类”的,但是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 绝知此事要躬行”.

人的超认知能力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可遗传性.我曾经读过一篇科幻小说, 讲述的是当人的超认知可以遗传时的情况.果真如此,那么这个世界的发展进步或是毁灭的速度都将是现在的成千上万倍.但是正是由于这种不可遗传性,赋予了这个世界更多的新奇和多样性, 也使人类有了若干个第一次.当我们第一次手被火烫着时,我们认识到火是不能随便触摸的;当我们第一次上当受骗时,认识到社会远比我们想像的复杂的多;当我们第一次求职或是工作遇挫时,会认识到生存原来远不是那么容易的事.当我在写这篇文章时,认识到我的超认知能力在不断发展.当我们到了不得不形成某些超认知的时候,你又会怎么做?是一边唱着“不想长大”,一边封闭自己?还是静下心来冷静分析看待现在的一切?当然现在的你肯定会选择后者,可是还是那句话,说比做容易,选择比实践容易.

再举个例子来说.很多人都说失恋使人成熟,李阳曾经在长沙的演讲会上回答学生提问时口出“名言”道:“我的成功是站在每一个失败男友的肩头上的.”在没谈恋爱前,可能你对此的认知仅仅来源于杂志小说,偶像剧以及周围人的表现. 可你谈恋爱时,又很难形成超认知.古人当初就一语道破天机: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生在此山中”.而唯一能让你对感情有机会形成超认知的机会就是在失恋之后.我大学时曾经很喜欢一个老师,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,以至于后来分手后还眼泪汪汪的弄了几天.不过自此之后,我对感情这种东西到是也看开了.如果说人生需要有一次刻苦铭心的感情才算完整,我觉得傻一次也就够了.剩下的日子就是用那些超认知去处理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.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在网上和要好的女伴聊天,当她们哭诉或者抱怨自己感情问题时,我总能指出其要害.并非我是什么情场高手,只不过我善于形成对此认识的超认知罢了.

当人们并不能正确处理好自己的超认知和认知的关系时,就容易走上极端.比如虽然我现在在写这篇关于认知和超认知关系的文章,但是客观来说,我的超认知离完善相差甚远,还需要时间的历练和阅历的丰富.而且某种超认知也是会变化的, 并不是一成不变.如果你不能认识到这一点,就容易变得很激进,与社会格格不符.很多所谓的“愤青”,“极端分子”,乃至神经缺陷的人都是由于形成了固定并且不完善的超认知所致.我现在在此写这篇文章,既不是鼓吹自己的超认知能力,因为人人都有,没啥好炫耀的,也并非摆出一副长者的架子指教别人,因为我自己都需要别人的教导,只是随感而发,至于读者会形成什么样的超认知,那就是“智者见智,仁者见仁”了.不过还是希望大家不吝赐教,谢谢.

2007年2月18日星期日

春节的多伦多

财神!^_^
唐人街...
抢红包~要是早知道里面只是一块钱币巧克力,也不会有这么多人一拥而上了...
city hall新市政中心的华人春节汇演 舞狮~

市政楼前面的滑冰场~~很想去试试,不过小学有一次滑旱冰狠狠摔到头后一直有阴影.现在偶尔都还在想如果当初不摔现在智商也不会那么低了-_-!

这次请高手出山拍摄的, 构图非常有个性,看的时候顺便脖子要扭来扭去的锻炼.这是老的市政大楼.
后面的图案全是由图钉构成的,细看非常精致.
我很喜欢CityTV这个广告创意.不知情的人咋一看还以为好莱坞动作片再次上演汽车撞到墙上了.
这个汽车广告我也喜欢.在商场里面有一个大约车身大小的盒子,四面都有小孔并且提示你观看里面.其实里面就是一辆汽车各个部位的广告宣传.充分利用人们的喜欢偷窥的心理哈哈~
Yong street 比夏天人少多了.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周末才上午11点, 通常晚上11后整条街才开始苏醒...
本来想拍一张很有诗意的夜景.可惜相机在夜晚不咋争气.但是总的来说,我觉得在多伦多市中心过节逛街之类的不错,要说修生养性还是学校好.能让你静下心来悟学.多伦多的市中心略显浮躁,惹上太多的俗世之气.夜晚成片成片的酒吧,报纸上连续几版的成人广告,让我不禁感叹校园还真是一片净土.在st. catharines待了这么久,感觉已经被磨其锐气, 虽然离修成正果尚远, 不过看什么事情比一年前似乎更多了一层深思......

2007年2月12日星期一

幸运调查

前两天我的信箱收到了一张明信片,是CGPSS(Canadian Graduate and Professional Student Survey 加拿大研究生调查),上面称我非常幸运,是加拿大31所公立大学(Ontario就有17所) 中布鲁克大学1200名研究生中被随机抽中调查的一名.2月12日会收到一封电子调查邮件.起初我不以为然,只是觉得明信片很漂亮.没料到今天打开邮箱一封新邮件已经乖乖躺在那儿.细看内容, 不愧是做调查的,结构安排得非常符合阅读心理. 首先暗示一下你是多么的幸运, 然后就说调查表的保密性极其严格.最后才说你完全可以拒绝,只要你发"我拒绝调查"给它就行了.谁料最后话锋一转, 用很黑的粗体标注:参与者有机会获得300加币的购书券.让我正准备关闭窗口的手抖了两下.咬咬牙,就冲着这300开始吧.内容很多,不过大部分都是选择,主要问你对这所大学研究生教育的观念评价之类.足足做了40分钟,远不是它所说的20minutes哦.不过我还是期盼着那300购书券啊,神啊,就当压岁钱赐给我吧^_^

2007年2月10日星期六

滑雪 Tobogganing

来到加拿大不去滑雪实在太遗憾了,今天终于有机会和加拿大朋友们一起去滑雪.这次全副武装,羽绒衣,羽绒裤全用上了.穿成这样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你在冰与火之间挣扎.室内热得差点中暑,室外又嫌不够暖和. 一直以为这里滑雪跟电视上的那种一样,谁知道他们当地的滑板是这样的.这是双人滑板.身后的山坡上有很多人俯冲下来,可是今天出了太阳,折射率太高,使得拍摄不清,不过稍微暖和了点,是个滑雪的好天气.
单人滑板.
别看拍照这么悠闲,其实从上面滑下来速度非常之快,开始感觉很恐怖,后来才慢慢适应,不过很刺激.和玩雪的小朋友合影.
一个正在装酷的"大帅哥"引起了我的注意. 壮着胆子过去"调戏"了一下,心里还是怕怕的. 看上去这么大个,原来这么腼腆,抚摸一下就不好意思了.
这个粉红的"小美女"俺就更不怕了,趁机狠狠的占她便宜. 风狂大,吹得我弄了一早上的"火云"发型荡然无存,幸亏之前在室内还抢拍了一张留着做纪念.
这座可以升降的桥离滑雪场非常的近. 幸存的一张发型完好的照片. 这是出发前在朋友们的家里喝菠萝果汁, 偶亲眼"监督"他们做的^_^
回来时喝了杯热咖啡双手才慢慢有知觉.在滑雪场时差一点点就冻哭了.

2007年2月3日星期六

记忆

如果记忆
只是一片片雪花
可不可以
恳求它
不要融化
当春的清风
卷走那朵朵印记

再能带我回到
那飞雪的季节

如果记忆
只是阿波罗的马车
可不可以
乞求它
不要离去
当夜的星辰
吞噬着残留的车痕

还能陪我走上
那漫漫的归途

如果记忆
只剩下这一张情人节的卡片
可不可以
奢望它
永远如故
当无情的时间
风干最后一丝墨香

又能为我翻开
那回忆的一页

自评:平素我是不写诗的.因为觉的能写诗的一定是天才,而且是不幸的天才.散文杂文也好,故事小说也罢,都是可以训练出来的.可唯有诗这种奇妙的东西,只有真正的天才才配去写.我既不是天才,感觉生活也很幸福,理性往往多于感性,所以我这篇充其量就是一首打油诗,随便涂鸦,让大家见笑了.不过当今诗坛的怪现象,想必大家也见识了,就不用我多说.有一件事情我到觉得值得一提,那就是现在许多流行歌曲的歌词意境相当的优美,比很多职业诗人写的好得多.我相信若干年后,曲谱可能被人遗忘,就如元曲一般,但是那些歌词很可能被后人当成某种文化来欣赏,为中华灿烂的文化增添闪亮的一笔.

2007年2月1日星期四

琐事记

生活有时像一瓶烈酒,除了豪饮时的洒脱和麻醉,余下的便是的清醒后无尽的烦恼;
生活有时像一听可乐,除了开启时鼓动着泡沫的辉煌,余下的只是毫无营养的糖水;
真正的生活应该是一杯绿茶, 需要慢慢的浸泡,才能将其中的韵味缓缓的品尝出来; -- 陈仙

求医记
前几天早晨慌慌张张的赶着上课,不小心把眼霜弄到眼睛里了.当时不觉得有啥异样,后来左眼就模模糊糊的.跑到学校医院里一询问,工作人员很有礼貌的说:"对不起,我们的预约已经到下周五了,请您下周五再来."虽然我早有耳闻这里就医系统之繁琐,但还是没有预料到生意这么兴隆.我立刻装出一副可怜的神情,不停的哭诉我的眼睛多么多么严重,看来她还是有恻隐之心的.留下我的电话号码后说如果有人取消预约,就第一时间通知我. 苍天有眼,第二天下午3点终于有人临时取消了.大概填了三四张什么病例史过敏源之类的表后,终于到了候诊室.护士先仔细询问了我的病况,然后直接输入电脑做成电子病历, 医生来了.我还担心再等一会儿眼睛就快好了.检查之后,医生简单的说属于一般感染 (其实这我也知道,只是没有处方不能买药,国外的药品限制甚是严格).医生潇洒的打印处方签了字,连带检查前后没超出10分钟.不过让我比较烦恼的还在后面,这里的医院诊所只负责开处方,不卖药,所以我还要去药店自己买药.但是这个最大的好处到是可以避免医生给病人开昂贵的药.我又马不停蹄的赶到shoppers(这里最大的药品零售店),将处方拿给药剂师.他们告诉我让我20分钟后来取药.这就让我很不解,又没有其它的人,就一瓶眼药水嘛,要拖沓这么久吗.不过这个疑惑在我拿药时很快就解开了.取药时,药剂师打开包装给我展示药品,我发现我的姓名,开处方的医生的姓名,药品名,用量居然打印出来把药品贴得严严实实,上面还有caution(提醒):这是陈仙的药,请不要转给其它任何人使用). 然后还附有一张滴眼药水的时刻表以及使用眼药水的示意图.药剂师不管你知不知道,像背文章一样把这种眼药水可能引起的反应,效果,用途背了一遍.起初我到没在意是什么药,听她这么一说,我仔细看了一下药品名: Gentamicin enydrop(庆大霉素眼药水,幸亏当初准备GRE时记了这么多没用的单词,^_^) 在国内这么普通的药水,在这里居然弄得这么复杂.药品以及几张介绍都用一个小纸袋装着,外面写着:Noting is more important to us than your health and well-being.(对我们来说,没有什么比您的健康更重要了)这到还是比较人性话的,让我还小小的感动了一下.回家发现折腾了这么久,眼睛好像都快好了,不过这来之不易的眼药水,我还是要坚持用几天的...

研讨会
去年做了整整一学期的seminar, 今年这个已经再熟悉不过了.轮到哪个同学准备在研讨会上做陈述,就仔细准备一下需要在台上说的内容以及power point文档,多媒体辅助工具之类的.不过今年我们有一门课,老师说大家可以自己选择,你可以选择一个人陈述研讨会,也可以选择两个人合作.让我惊讶的是,我们班四个国际学生都选择合作,而加拿大同学们都要自己一个人做.不是听说外企很强调团队精神吗?不过也对,越是没有的东西越被提出来的多嘛.这样一想也就释然了.最后少数服从多数,我们只好一个做.今天就轮到我一个人了.以前忙的时候,没啥心情准备些花哨的东西,内容做好就OK了.现在轻松了,我精心准备了一下.电脑演示文档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吉祥如意做背景(突出民族特色,弘扬中华文化嘛),还特意穿了一套旗袍,把这次回国带的国产糖果捎了一袋,信心十足的上阵了.反正开多了研讨会,只要把握一个精髓就行了:不用说太多,能激发大家的讨论就行了.研讨会结束后,教授高度赞扬了一句:这就是模板,以后大家像Eva这样做就行了.立刻个加拿大女孩反对到:"我可穿不进去那套裙子.哈哈"教授开玩笑说:"Neither I (我也一样)."不过下午回到寝室回味起来,还是让我得意了许久:)

离奇的失窃案
我们寝室因为速冻食品太多了,一个室友特意从家里带了好大一个冰柜过来(装冰淇淋的那种),放在前厅里以供大家使用,最后还是塞得满满的.可是上周五晚上,我突然发现满满的冰箱一下子变得空荡荡了.我才买的2个比萨,鸡腿,10个低脂牛肉汉堡消失得无影无踪.起初我想肯定是哪个室友回家拿错了,就默默的哀悼一下作罢.谁知道周一她们回来后寝室就炸开了锅,原来她们的食物也没见了.难道食物是失窃了?为此寝室特意召开了一次小会议商讨一下.大家七嘴八舌的.有人说是被人偷了,有人说为什么宿舍里这么多台电脑和电视没人拿,偏偏就拿了很多吃的?轮到我发言了,我觉得我说了一句很废但是一点纰漏都没有的推理:那个拿食物的人肯定不是中国人.因为我的速冻水饺,馒头,肠粉都乖乖的躺在冰箱里,只是其它的被拿走了.我说完没有一个人辩驳这个观念,哈哈.不过开会归开会,毕竟只是一点食物,大家热闹完了也就作罢,第二天继续上街购物.只当是生活中的一点小插曲吧.

万峰的伊甸园信箱
虽然关于万峰这个传奇人物的传闻一直听过不少,可第一次听万峰老师的节目是在大四那一年.那一年每天晚上11点长沙电台音乐频道转播他的节目,使得那段时间我每晚都12点后才睡觉.后来虽然不转播了,可是听上了瘾,有空就去下载来听.即便现在到了加拿大,还是经常听在线直播的万峰老师的节目.我非常崇拜万峰老师这个人,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:第一:他很尊重女性,很会为女性着想;第二就是他著名的"蛤蟆论".每次听他的节目,我都能学到很多知识,而且他教导我们女孩子很多事情是不能好奇的,因为一时的好奇可能会毁掉终生的幸福.他不停教导我们要多读书,少谈点恋爱,这也让我受益匪浅.确实如此,如果根据Penfield的CPH关键期假说,年纪大了读书效果就没那么好了.但是谈恋爱恰恰相反,年纪越大,人越成熟,会更好的处理感情.我来加拿大快大半年了,眼睁睁的看着当初的朋友谈恋爱的谈恋爱,结婚的结婚,我一点都不羡慕.有时候能够享受寂寞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.有空了和朋友们出去逛逛,听听万峰老师的节目,多看点书,丰富我的阅历,让我更加成熟起来,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步毫无遗憾的走好.谢谢万峰老师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