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 我的同学们
我们同学之间的谈话多半与学习有关,所以话题通常相当的academic(学术性)。用语也一般都是什么“based on...according to...motivated by..。”(基于...根据...启发于...)不过有时还是免不得“本性必露”。
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设计一个研究的项目,大家首先决定用video(录像)记录下来研究的整个过程,然后轮到选择研究对象了。一个同学提议:“Adult(成人)”。这时我们班平时表现最活跃的一个男生下意识的反应道:“Adult Video? (成人片)”全班立刻哄堂大笑。他不好意思立刻解释说:“I never watch it.”(我从来没看过啊)北美果然蛮开放的。一个女生立刻开玩笑反驳到“You watch it every weekends。”(每周末都看吧)另个同学插话到:“everyday!”(每天)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相互开玩笑,话题立刻从研究上转移开来。(不过我和那个韩国的女生只是在一旁窃笑,参与讨论是不敢的)。殊不知教授早已过来:“what are you discussing?”(你们在讨论什么啊)全场立刻又回到“This research shows...Kaplan proposes...”(这个研究表明... Kaplan 提出...)
在另一堂课上,来自英国的教授跟我们解释“negotiation”和“recast”的区别时,他举了个例子问我们:“有谁知道Teddy?”这个难不到我,Teddy 熊嘛,我表妹都有一个,还是动画明星呢。于是我抢先说出了答案。老师点了点头说Teddy在英国很流行,然后就拿Teddy说开了。可是很快我发现不大对头,为什么周围的加拿大同学都窃窃私语并且偷笑呢?老师可能也发现了。他停下来问why,一个女生终于忍不住了:“Teddy is a kind of lingerie in north America.”(在北美Teddy 是一种女性性感内衣)。狂汗啊~~下次再不多嘴了。
既然说到兴头上,忍不住还说一件事,虽然跟我的同学无关,但确实是真真切切的感受。你知道什么是心疼的感觉吗?来到这里后,我终于感受到了。那就是我精心研究,投入很多精力写的论文被教授批阅后大手笔的删减。譬如,有一篇论文我很想从文化和修辞的方面来说,当我拿着提纲请教一位修辞方面的教授时,她建议我不要提及太多文化的东西,因为一涉及文化就有过多主观的东西。当时她只是简单的提及一下,我也没怎么注意。后来在我对文化做了大量的研究阅读后,拿着论文初稿去请教另一个教授,他一语击中要害。他问我知道文化的本质是什么,我觉得这个问题够深奥。他告诉我说,文化的本质就是政治。然后他深入浅出的点明了其中的厉害关系,说的我心悦诚服。不过在大片删减我论文中文化成分时,我真的觉得好心疼啊。感觉就像是自己割自己的肉一般,这里面每一个单词可都是我的心血啊... 呜呜
二 我的哥们儿
Mars 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,也是我最好最好的外国朋友。用台湾的流行语来说,就是我的哥们儿,好听点,可以称为蓝颜知己。他也是我在加拿大唯一可以随便开玩笑,可以随便欺负的人。
第一次遇到他是刚来不久,我去图书馆借一本关于怎么写学术论文的书。谁知道迟了几秒,跑到图书区正好被他拿走。我只好问他要用多久。谁知道他潇洒的说:“不就写个论文吗,太容易了,我本科大四论文写的比一般人都要好。给你先用吧。还有,有什么要指点的找我啊!”虽然我对他那番牛皮有点反感,不过能拿到书还是很感激的,从后来的谈话中我也了解到他是另一个系和我同届的硕士,谁知道自此以后我和他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。
第一次大家一起出去吃饭,我坚持要去印度餐馆,这样大家旗鼓相当,都不熟悉,我也不会太吃亏,以免他又不停吹牛。本来我还想根据他们的习惯AA制,谁知道在用餐途中这个笨蛋问我在中国是不是大家一起出去,男士都会为女士付帐。这么好的机会,我当然不会错过。答案是绝对肯定,而且我还添油加醋的升华了一下,说这样可以体现一个男士的风度和修养。从此以后,只要和他出去吃饭,我都不用买单了。他也只好自认倒霉,自食其果。^_^
从他那里我可以学习很多俚语和俗语。因为加拿大人跟我们交谈时都会下意识的礼貌用语,就像我们在国内和外国人说普通话一样。而且我们所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书本,所以那些很低俗的俚语很难学到。不过和他玩熟了,到是可以要他教我俚语怎么说.譬如说:“spank the bottom”(打屁屁) smites (没有手指的手套)fuckhead(混蛋)an angry bear(恼羞成怒)...但开始时我发现他和我交谈时有意放慢语速。于是我故意说:“听说这里的年轻人说话都很快,而且会用很多俚语,可我从你的言语中怎么没发现?也是哦,你那都是60年代的英语了,当然比不上现代英语。”(虽然他很年轻,不过我知道他最怕别人说他老了)果然这句话起到了效果,以他的虚荣心,他立即表明他也可以说的又快又像好莱坞的用语一样。后来,他跟我说话都特意提高语速并且试图用很多很funky(流行的)词。我一面高兴可以提高英语能力,一面暗暗想:说吧说吧,说成习惯让教授听到了,肯定认为哪里来的没教养的孩子,哈哈。
还有一次,他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告诉我:“你知道吗?跟你说个事实。我大二时有一个韩国女生非要我娶她,说是爱我。虽然我拒绝了,但是你不能想象她有多么的温柔,哪像你。听说亚洲女生都很温柔的啊,不过看你怎么那么bossy (我很喜欢这个词,飞扬跋扈的意思)。肯定是被人宠坏了。不如让我来调教你。我们结婚,你以后不用签证就可以直接去纽约玩啦。”我立刻白了他两眼,说:“我就是这种人,怎么啦!还有啊,那个韩国女生的事只能说明两个可能:第一,你两年前比现在帅很多;第二,她脑子有毛病,想当加拿大人想疯了。还有啊,我是不会和外国人结婚的。”“为什么?这个不可能是文化规定的吧?”(每次我想强词夺理时,我就归结为是文化因素影响)“那当然不是,是宗教。”哈,这招够毒,说了宗教后,他再也不敢问半个字。
总的来说,这个哥们儿还是挺够意思的。有时学校见了大家相互打招呼,我挥挥手,他就眨两下眼睛,于是我就放肆的评价说:“你的眼部肌肉是不是有问题啊?”他帮助了我很多,也是一个很宽容大度的人,从内心里我还是很感激他的。他就像我的兄长一样,会成为我留学生活中美好的回忆之一。
3 条评论:
建议以后写英文博客,边看边学习之
三人行必有我师.
我天天用英文写论文啊。不过那种scholarly essay 和 personal essay是不同的。最大的不同是academic paper需要fist thing first,首先就阐述论点thesis,然后全文做试验研究或者通过review of literature来着论据支持你的论点,最后要beyond the scope,深化论题。中文personal essay 通常是最后再得出结论。这也是Contrastive rhetoric theory 对比修辞理论其中一个要点。
发表评论